今天是:
您所在的位置:主页 > 业务平台 > 康复 >
康复
儿童篇:爱耳护耳从娃娃做起

作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11-01-21

  耳朵像眼睛一样是人体与外界保持联系最重要的门户,听觉是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重要途径,听觉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。

  在当今现实生活中,戴着耳机玩电脑游戏或长时间使用“随身听”的人随处可见,特别是青少年尤为常见,由于耳机直接接近鼓膜,分贝量往往被放大,有的戴耳机专心致志儿小时甚至通宵达旦不停的听,随着游戏的投入还不时大喊大叫,时间长了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耳膜损伤,“失聪”,影响语言、智力发育。

  避免意外伤害 切莫让婴儿将细小物品如豆类、小珠子等塞入耳内,以免造成外耳道粘膜损伤、感染。儿童喜欢打闹、逗趣,不小心碰伤耳道,会引起感染,从而使听力下降。若头部受到外伤,也容易波及到内耳,严重的会使耳膜破裂。有些家长喜欢用发夹、耳勺等给孩子挖耳,这很容易造成鼓膜外伤穿孔,引起耳聋。

  阴止外耳及中耳的感染 中耳腔内有一条通往鼻咽部的细管称咽鼓管,儿童的咽鼓管比较短、宽且直,呈水平位。感冒等一些疾病引起的鼻咽部分泌物增多,或许婴儿吐奶或呛奶时,细菌便很容易从咽鼓管进入到中耳。给婴儿哺乳时姿势要正确,应把婴儿抱起来,取半卧位。如果母乳过于允足、压力过大,可使婴儿头稍低,以免婴儿来不及吞咽致奶水误入咽鼓管。用奶瓶喂奶时,奶瓶不宜举得太高,奶嘴孔也不宜太大。此外,在给孩子淋浴、洗头或带孩子游泳时,千万不要让污水进入耳内;同时应避免孩子在躺着时将眼泪流进耳道,以免引起感染。

  积极防治传染病 麻疹、流脑、乙脑等都可能损伤听觉器官,造成听力障碍。因此,要按时接种预防这些传染病的疫苗,积极防治各种急性传染病。如果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传染病,应特别注意保持患儿口腔、鼻腔和咽部的清洁,以防细菌蔓延感染到中耳。小儿患急、慢性中耳炎时,更要及时、彻底治疗,以免留下后患。

  避免噪声污染 婴儿听觉器官发育尚未完善,太大的声音刺激会损伤稚嫩的听觉器官。迪斯科、摇滚乐等高分贝快节奏的音乐,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痉挛,供血减少,从而使听力下降,甚至造成噪声性耳聋。应尽量少带儿童到歌舞厅等娱乐场所,家庭影院中的音响音量也应适当控制。有些小孩喜欢模仿大人戴耳机听收录机,这很容易导致听力受损,一旦发现应当加以制止。

  警惕药物致聋 感音性耳聋很多是药物中毒造成的。因此,患儿切不可擅自用药,用链霉素、庆大霉素、卡娜霉素、利尿剂、抗疟药等药物时要慎重,要在医师的指导下选用。

上一篇:3月3日全国“爱耳日”活动系列宣传资料 下一篇:康复人才培养是康复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

晋公网安备 14082302000006号